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摘 要: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Martin Chalfie)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Roger Y. Tsien),以奖励其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发现及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
Osamu Shimomura 日本公民,1928年生于日本东京。1960年获得名古屋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和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室工作。
Martin Chalfie 美国公民,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1977年获得哈佛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自1982年起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职。
Roger Y. Tsien 美籍华人,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1977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他自1989年起一直在美国加州大学霍华德修斯医学研究所任教。
发光蛋白质——生物化学的指路明灯
      绿色荧光蛋白在1982年首次发现于美丽的水母(Aequorea victoria)。从那时起,这种蛋白就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最重要的工具。在绿色荧光蛋白的帮助下,研究人员找到了观察肉眼看不到生物过程的方法,如神经细胞在脑部的发育或者癌细胞的扩散过程等。
      数以千计的不同蛋白质共处于一个活的生物体,控制着微小的化学进程。如果这种蛋白质机器出错,疾病就会紧随其后。所以,找到不同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对于生物学来说是非常紧迫。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原创性的发现和一系列的衍生出的其可以用作生物科学标签的进一步的改造研究。应用DNA技术,研究人员现在可以将绿色荧光蛋白与其他看不到的蛋白质相连。这样研究人员就可以通过发光的标记观察标记蛋白质的运动、位置和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也可以在绿色荧光蛋白的帮助下跟踪不同细胞命运,如在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中神经细胞损伤或者产生胰岛素的 细胞如何在发光胚胎的胰岛中产生。在一个特定的实验中,研究人员成功地用多种颜色标记了小鼠大脑中的不同的神经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和发展历程凝聚着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智慧:
      Osamu Shimomura首次在漂浮于美国西海岸洋流中的水母(Aequorea victoria)中分离得到绿色荧光蛋白蛋白,他发现这种蛋白质在紫外光下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
      Martin Chalfie展示了绿色荧光蛋白在多种生物现象中作为发光遗传标记的价值。在他的一个实验中,他用绿色荧光蛋白将半透明线虫中的6种独立的细胞染色。
      Roger Y. Tsien对于我们理解绿色荧光蛋白如何发光作出了贡献。他拓展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谱,使得科学家可以将不同蛋白质或细胞染上不同的颜色。这样,科学家们就可以同时跟踪多个不同的生物学过程。

                                                                        岳东方 译自http://www.nobleprize.org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