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项目”简介及阶段性成果
林旭
中国科学院,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营养科学研究所

摘 要: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膳食结构的不断西化,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一些与营养、代谢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和主要致死性、致残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一份控制慢性疾病的报告预计,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在未来10年中仅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就将给中国带来至少5 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上目前唯一的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由于老龄化本身与各种慢性疾病关系密切,发现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对预防疾病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的地区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各有特点。已有研究提示在慢性病的患病率、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此外,现有的资料亦表明:即使在同一地区,城市居民的慢性病的患病率也不同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虽然平均寿命较长,但各种慢性病的患病率也往往较高。因此,研究与这些特有的差异有关的环境和遗传因素,将有助于我们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防病措施。目前,有关营养/生活方式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对慢性代谢性疾病影响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预防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然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因此,在本课题中我们通过研究中国南北方的中老年人群中不同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及遗传背景与各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来探讨这些疾病的危险/保护因素,以便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的现场调查工作于2005年3月至6月在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南北方城市的市区和郊县中同时开展。以在当地居住20年以上年龄在50—69岁的居民为对象,获得了3 200余名京沪城乡居民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化水平、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食物/营养素摄入、健康状况,特别是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和治疗方面的信息以及体检和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数据。初步研究提示:超重、肥胖、空腹血糖受损、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城乡和性别差异。北京地区的超重、肥胖、空腹血糖受损、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患病率均显著地高于上海;而这些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往往是城市高于农村,唯有高血压的患病率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更高。
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肥胖和代谢相关性疾病是一个慢性炎性过程,人体血液循环中的慢性炎症水平具有预测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其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目前在国际上研究最广泛的炎性因子,其主要由肝脏合成,含5个等同的多肽链亚单位(每个亚单位由206个氨基酸组成),非共价结合形成盘形多聚体,总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1.8?05。CRP作为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感染时明显升高,长久以来主要被广泛应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监测。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RP同时作为体内慢性炎症的指标,其有别于传统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等心脑血管异常指标。前瞻性研究提示,与低密度脂蛋白相比,CRP能更有效地预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最近,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在临床和人群筛查中以CRP<1.0 mg/L、1.0 mg/L<CRP< 3.0 mg/L和CRP>3.0 mg/L的参考区间来评估心脑血管疾病低、中和高危的个体,以作为是否采取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参考。由于该标准主要是根据西方人数据推算而来,是否适合其他人群,尤其是中国人目前尚不清楚。不同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CRP水平可能因种族而异。一般来说,欧美人、非洲人、墨西哥人和印度人的CRP水平比韩国、日本人要高;而中国大陆这方面的资料较为缺乏。因此,检测中国人群CRP的分布水平,研究其与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关系对我国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采用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化后的超敏检测方法来检测收集样本的CRP水平。我们发现,CRP在本调查人群中的平均水平为0.68 mg/L(中位数),无性别差别,但存在地区和城乡差别。与国外研究相比,中国人CRP整体水平远低于西方人(中位数:1.5 mg/L),略高于日本人(中位数:0.3—0.5 mg/L),且与美国、加拿大的华人水平非常接近。在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面,CRP水平的增加与代谢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异常指标个数的增加)呈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01)。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但绝大多数人包括近半数代谢综合征患者的CRP水平都在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低危”范围之内,然而CRP同时又是非常敏感的指标,相对小范围的上升就伴随着患代谢综合征危险性的显著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显示了CRP与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的程度正相关性。在控制了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家族史以及受教育程度等与代谢综合征有关的危险因素后,CRP最高水平的个体罹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仍是CRP最低水平组的3.01倍 (95%置信区间:2.32—3.92)。分层分析发现CRP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在南北和城乡之间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别。由此提示,有可能运用统一的CRP标准来预测不同地区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此外,我们还发现与正常体重和低CRP水平的个体相比,同时具有肥胖和高CRP的个体罹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尤其高(P<0.001)。即使是体重正常的个体,随着CRP水平的增高,代谢综合征危险性也显著增加(P<0.01)。上述数据表明中国中老年人CRP的总体水平较低,但与代谢综合征呈密切正相关,是有别于传统异常代谢指标,如腹型肥胖,血脂异常等的独立危险因子。由于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致病因素,上述数据提示CRP在中国人群中也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由于CRP水平在中国人群中较低,我们的研究提示国外提出的CRP参考值可能并不适合中国人群,国外的诊断标准有可能低估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不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目前以上研究结果已发表于国际心脏病研究权威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此外,我们还将深入探讨遗传变异和各种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膳食/营养素摄入、体力活动、心理状况对血脂代谢、胰岛素抵抗、体脂分布、脂肪细胞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对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影响。由于本项目现阶段仍属于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无法确定疾病以及危险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还需要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对该人群开展跟踪调查,进一步验证我们现有的发现,并揭示各种潜在危险因素对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预示作用,为预防和控制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在我国的流行奠定基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