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设施的科学数据汇交与开放共享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吴家睿1,2,3,*
1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上海 201210 2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 创新中心,上海 200031 3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030

摘 要: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简称大科学设施) 是国之科技重器;它们聚焦科学技术前沿,具有科研、技术、工程三重属性,体现了国家整体研究实力和创新能力。自20 世纪70 年代我国开始建设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80 年代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我国在大科学设施的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23 年底,我国布局建设77 个大科学设施,其中在建和运行的大科学设施达57 个,已经进入了全球拥有大科学设施的“第一方阵”国家梯队。
    按照中国科学院的分类标准,大科学设施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服务的公用实验设施,如“上海同步辐射光源”( 简称上海光源) 和“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 上海) 设施”( 简称蛋白质设施) ;第二类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公益科技设施,如“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第三类是为特定学科领域的重大科研目标服务的专用研究设施,如“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简称中国天眼)。

通讯作者:吴家睿 , Email:wujr@sibs.ac.cn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