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

摘 要: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的前身始于1968年的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肿瘤小组,1969年正式成立中山医院肝肿瘤组,并设病房。1978年,该组更名为中山医院肝癌研究室,开始分为病房和实验室两个部分。1988年,该室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两校合并后更名为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著名肝癌外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教授任所长。现有医技人员40余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9人,主治医师9人,助理研究员5人,主管技师3人。
      该所是我国两个主要的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之一,为肿瘤学国家重点学科基地、上海市肝脏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重中之重”项目及原上海医科大学“211”建设项目肿瘤学重点学科基地。2000年,教育部确定该所为“癌变与侵袭原理重点实验室”。
      该所由肝肿瘤外科、内科及实验室组成,拥有60余张专科病床及拥有设备精良的面积为900平方米的实验室。外科治疗为主,内外科、中西医、基础与临床结合的综合治疗研究是该所的特色。临床肝肿瘤内、外科配有先进的血细胞分离机、射频治疗仪、冷冻治疗机、超声治疗仪及术中B超诊断 仪等诊疗设备。除已有的肝癌早诊早治、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手术切除等特色以外,近年相继开展了肝癌术后复发的手术再切除、冷冻、微波、超声介入及生物治疗等特色项目。自1995年开始以“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防治研究”为重点的临床综合治疗研究,探索肝癌术后复发的综合防治方案,进一步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改善预后。现已积累逾4 000例肝癌诊疗经验,最早开展小肝癌治疗,复发后再切除和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5年生存率达60%~70%。根据2000年底统计,所治肝癌患者已有558例生存超过5年,169例生存10年以上,1例生存最长者已达40年,居国际领先水平。2001年,共收治病人1 580人次,完成各种肝肿瘤手术628例次,TACE治疗272次,超声介入治疗(含PEI、射频、穿刺活检)924次。远程会诊及院内、院外会诊200余例次。2004年至今完成各种肝移植术10余例,并成功开展活体右半肝供肝肝移植。
      研究所实验室下设无菌动物模型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病理学实验室、同位素实验室、分子生物学与基因治疗实验室,拥有超速离心机、图象分析仪、毛细管电泳仪、DNA合成仪、多肽合成仪、液闪测定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大型设备。近年,与临床结合,以“肝癌复发转移的防治”为重点进行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裸鼠人肝癌高转移模型及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并系统研究了肝癌侵袭性相关的机制,探索了实验性干预治疗途径,取得了许多进展,并逐渐形成特色。
      该所连续承担“六五”至“九五”的国家科技攻关、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以及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学科基金等重大课题的研究。现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恶性肿瘤项目子项目、“863高技术发展计划”、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教育部及卫生部重点项目、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项目、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大项目、上海市医学发展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博士点基金、复旦大学“重中之重”等项目,该所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总数逾600篇。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和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多个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及美国癌症研究所金牌等共24项。
      该所是博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人,已培养博士后3人、博士30人、硕士33人,在读博士生16人、硕士生5人。受卫生部委托每年主办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全国肝癌诊疗进展学习班,并成功地承办四次大型“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和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