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整合研究的进展及热点——第88期“双清论坛”综述
张全国1,张大勇1,葛剑平1,赵桂玲2,于振良2
(1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北京 100085)

摘 要:当前地球生物圈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大规模丧失,因其速度之快被称为“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与之伴随的遗传资源、生物多样性美学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使得全社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理解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以及当前快速丧失的机理并开展切实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为包括政治家和科学家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科学家在解释生物多样性的起源、维持以及丧失机制和后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该领域取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研究成果。但是该领域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生物多样性科学领域的理论发展相对滞后,理论预测力较差。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地球科学部、政策局于2012 年12 月1~2 日联合在北京召开了以“生物多样性整合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为主题的第88 期“双清论坛”。本次论坛主席由葛剑平教授、张亚平院士、马克平研究员、张大勇教授联合担任。来自全国20 多家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的50 余名生物多样性领域的专家参加了会议。论坛围绕“生物多样性整合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这一主题,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以及生物多样性科学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深入分析生物多样性的起源、维持以及丧失后果等重大科学问题,凝练和提出今后5~10 年我国学者在生物多样性科学领域应该关注和解决的基础和应用科学问题;并就该领域如何实现整合研究的技术层面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