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昆虫生态基因组学研究。将分子生物学与生态学结合,系统研究了昆虫适应性和成灾机理。在蝗虫两型转变的行为遗传学、抗寒性、化学生态学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首次发现嗅觉感受蛋白基因和多巴胺代谢途径对飞蝗型变的启动和维持机制以及型变的表观遗传规律。阐明地理种群变异、抗冻物质、热激蛋白等对抗寒性的作用。揭示植物、昆虫、天敌的化学联系以及植物防御对策间的平衡关系。1997、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李林 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1961年5月生于
江苏省南京市,籍贯
山东省荣成市。1983年毕业于
南京大学生物系,1989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在Wnt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研究中做出了系统性和原创性的工作。发现Wnt通路中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的调控作用,揭示了H4K20单甲基化这一表观遗传修饰事件的生物学功能;阐明了Wnt通路转录复合物调控的一个崭新机理;发现受体LRP5/6传递膜上信号到胞内的机制和Caprin 2在该受体活化中发挥重要功能;揭示了Wnt信号在干细胞成肌分化中的一个双重调控机制;发现TAB2介导TAK1-NLK抑制Wnt信号通路,而Zbed3参与并正向调节Wnt信号通路。早期研究阐明了双功能酶(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酯酶)C端端区的功能;揭示了GRKs作用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分子机制。1996年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
舒红兵 细胞生物学家、免疫学家。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67年1月生于
重庆市荣昌县,籍贯重庆市荣昌县。198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学系,1990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95年于美国Emory大学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免疫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发现了多个在病毒感染诱导细胞表达I型干扰素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信号蛋白,为了解细胞抗病毒反应的分子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发现了多个负调控I型干扰素过量表达的蛋白和作用机制,这种精细调控机制避免机体产生过激的免疫反应;发现了新的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阐述了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多个成员信号转导的早期分子事件,为了解相关免疫疾病的分子机制做出了贡献。2010年曾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系统研究了架构蛋白(Scaffold Proteins)在构建神经信号转导复合物中的功能及分子机理;提出了多结构域蛋白质中各结构域相互作用形成蛋白质超结构域的概念;发现PDZ结构域与细胞膜上磷脂相互作用,并阐明了这些相互作用的功能意义;对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磷脂的相互作用在神经细胞极性形成,细胞不对称性分裂,囊泡传输与融合,神经细胞信号转导等神经生物学重要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了一系列由于遗传突变所导致的中枢及周边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